鲜枣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鲜枣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BAT拉锯战背后O2O的三条线路之争新日

发布时间:2020-01-15 18:17:38 阅读: 来源:鲜枣厂家

在疯狂的资本投入、平台生态建设、移动支付对决的大背景下,以百度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已然成功被推向了O2O对垒的风口浪尖。粗略估算,仅在外卖O2O市场,BAT过去一年已砸下近百亿美金,其土豪程度也透露出三家倾其全部也要争夺O2O市场霸主的雄心壮志。

值得注意的是,这轮互联网巨头间的决战大戏是由此前李彦宏在百度糯米生态战略发布会上“轻描淡写”的三年追资200亿引发的。在今年7月底,百度200亿追资糯米的消息震惊业界后,阿里率先跟进宣布60亿重启口碑,年初刚刚投资大众点评的腾讯,近来也坐不住决定10亿美金领投新美大。不过可想而知,这一资本的投入并不会因为BAT的聚首而有所减少,反而有了愈演愈烈之势。

尤其随着近日阿里退出新美大股票,拟15亿美元投资饿了么的传闻曝光后, BAT间的O2O战局更加白热化起来。

总体来说,百度、腾讯、阿里发展的O2O业务各有所长,其方向明显都是基于各自的自身优势所选择的。因此,BAT在O2O上的竞争并非同质化死磕,而是各有各的路数。百度的进军O2O主要依仗手机百度+百度地图+移动分发三大入口,辅以百度糯米、百度外卖、Uber等自营+开放战略上的合作伙伴助攻。阿里是以手机淘宝和支付宝为主,全力扶持口碑,而腾讯则左手微信、右手手Q,辅以应用宝。不同的资源,不同的优势,再加上不同的业务发展风格,使得三家巨头的O2O拓展各具色彩,特色十足。其中,百度更注重于用技术来解决大部分问题,阿里更注重于用投资来满足自己所需,腾讯则更依赖已成型的平台进行业务培育。这一切,使得三家在O2O业务方面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百度:搜索+地图+分发三大入口成熟,自建、投资争夺各个场景

在移动端,百度已基本将PC时代的搜索霸主地位平移上来。移动搜索为百度提供了布局O2O的第一个重量级武器。围绕连接人与服务的战略目标,手机百度从最开始投资布局打造移动搜索的服务生态,到直达号以及本地直通车完善百度移动搜索与O2O的闭环生态,近年来的深耕让百度积累了海量的用户,培养了用户在移动端的搜索习惯。从搜索信息到获取服务,手机百度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超级入口。

百度地图作为百度O2O战略的另一入口,在百度O2O中担当着引擎的重要地位。百度地图具有天然的“位置+场景”优势,且月活跃用户超3亿,基于位置服务的优势,百度地图可以串联起整个百度O2O业务。比如刚刚入股的携程,以及投资的Uber、51用车、天天用车等。这些业务都可以或者正在调用百度地图的接口,同时又能撬动餐饮、电影等更多O2O业务,联动作用不容小觑。

同时,在移动端的另一个重要领域——移动分发上,百度手机助手以42.2%份额稳居市场第一,从上游强大的流量入口,到最终构建一个繁荣的生态,百度手机助手与开发者有着紧密的关系,随着百度手机助手不断完善和丰富应用功能,其可以在百度O2O生态上为各类应用服务,使其尽快入驻用户手机、抢占手机屏幕。

在合适且强大的三入口支持下,去年底以来,百度在用车O2O、餐饮O2O、电影O2O、旅游O2O等生活服务方面频频发力。其通过投资+自建的组合拳,在多个精准且需求巨大的O2O领域巧妙布局、深耕细作。

投资方面,在大热的用车O2O中,百度先后投资了Uber、天天用车、51用车等,这些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投资,让百度在用车O2O市场逐渐显示出“地图化”的优势,以Uber为例,百度与Uber合作后,不仅接入了百度钱包,而且百度地图也已正式接入了Uber。此外,百度自营的顺风车业务,以及接入的代驾业务等都在不断为百度地图的O2O入口蓄势。这种1+1大于2的合体效应在BAT中是少见的。

自建运营方面,百度在餐饮O2O、电影O2O等领域也动作频频。依托手机百度和百度地图的双入口,加上百度糯米这个强O2O的平台支撑,百度逐一拿下了O2O的重要消费场景。此外,孵化百度外卖、作业帮、9桌面等业务独立融资发展,百度的O2O生态建设正如火如荼。

值得一提的是,与腾讯、阿里相比,百度发展O2O的一个重要战略思路是开放。投资也好,自建运营也罢,盘子再大也无法覆盖所有O2O领域。明智的做法是,挑选适合自身优势的场景进行专攻。而那条长长的“尾部”则可通过建立开放平台,以共赢的姿态邀请第三方参与进来。去年下半年百度推出的直达号业务,以及今年百度世界大会推出的智能机器人助理度秘便是上述思路的落地。

而依托落地页、插件、直达号三大机制的机器人助理度秘则因其强大的“秘书化” 能力更好的实现了与生活服务行业的多面对接,率先打开了连接人与服务的想象空间

综上,百度的O2O战略较为灵活,除充分利用自身需求入口的优势资源外,该连接的连接,该买的买,该自建的自建,该投资的投资,在发展中积累运营经验,务求实效。基于连接人与服务,索引真实世界的初衷,百度未来与O2O服务之间的化学反应还将更加强烈。

阿里:淘宝、支付宝仍为开路先锋,缺啥买啥整合是难题

阿里对于O2O的态度此前一直是模棱两可的,对O2O的怀疑声音也时有耳闻。阿里本身是实物电商的业务基因,但在面对服务电商时则显得有些乏善可陈了。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用户在阿里平台上购买商品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转向生活服务需要有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一直不温不火的淘点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阿里的O2O之路,精力主要围绕在零售O2O层面,其目标也仅在于将传统电商的业务模式实施O2O改造,进一步提升效率。今年以来,阿里的手机淘宝就曾推出过线下扫码抢货的促销活动。此前,阿里悄然上线移动O2O新产品“喵街”。而早在2014年4月,阿里集团以53.7亿港元对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时,实际上就向外界传达了阿里要专注于零售O2O的信号。

当然,阿里的O2O布局并不仅局限在零售上,支付宝作为阿里O2O战略的主力军,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庞大的移动支付应用群体。今年以来除了在支付宝中植入了重启的口碑外卖等移动场景服务,支付宝还在更新版本中增加了朋友圈等社交化功能,以提高用户使用频次,丰富支付宝的使用场景。

面对使用场景单一的缺陷,支付宝开始社交化之路是否正确尚不得而知,不过向来一掷千金的阿里,有足够资本可以用钱来解决问题,如买下UC、高德地图,60亿重启口碑,支持快的与滴滴烧钱火拼,以及近来的15亿美元投资饿了么等,用资本运作的方式补足自身在O2O业务上的欠债。缺什么买什么是个解决办法,不过单纯靠资本运作而非自建O2O业务,是需要很长时间磨合的。

总的来说,阿里内部优势资源能够培养出来的O2O业务是有限的,因为阿里并不是一个生活服务的需求入口,其庞大的电商平台某种程度上倒是一个吸收和消化需求的入口,因为电商业务需要继续维持高增长。阿里的某些O2O业务,从根本上来说与从零开始差不多,收购能补足不少能力,但要想更上层楼,则还需更多努力了。

腾讯:手Q、微信双社交交臂,应用宝开始抬头,流量肥水不流外人田

腾讯的最大优势是社交,通过社交服务,腾讯过去积累了数亿的用户。其O2O业务的核心武器是微信公众号(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本身拥有相当的能量,几乎大小是个品牌都会微信一下。不过,在O2O上,腾讯也在面临用户转化的问题。

微信原本在O2O和电商方面都有企图,但在发现转化效率不高,业务提升不快时放弃了自己去做这两块业务,而是通过入股的方式将微信的O2O可能性交给了京东、大众点评、58同城。

不过,不得不提的是,腾讯将手机QQ和微信的入口流量统统导给京东、大众点评和58同城,但效果确实有限,京东和大众点评的高管都在不同场合暗示过微信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尽管腾讯在去年联姻四维图新,补齐了地图短板,但从市场占有率上看,腾讯地图却仍远远落后于领先的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目前四维图新也主要用于腾讯投资的滴滴出行。这让腾讯不得不面对地图能量难以快速释放、加码到O2O布局上的事实。

当然,腾讯的O2O说起来也 有值得点赞的一面。今年以来,通过主导新美大合并后,腾讯更是以10亿美元“拉拢”新美大站队,为自己的O2O业务发展又增加了一员大将。随着58同城、新美大、滴滴等O2O业务与微信的进一步磨合,腾讯微信将具备更大的O2O势能。

不过,腾讯需要反思的是,自己左手微信、右手手Q,两个平台都是社交属性的产品,在O2O布局上却是很难发挥1+1大于2的效果。此外,腾讯过多的将其社交入口的流量导入京东这样的“自家人”,缺少开放的心态和开放的行动,这一点也是值得深思的。或许腾讯能够更开放一点,O2O战略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总体来看,BAT三家的O2O建设都没有放松,也都形成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但是O2O无论对于BAT中哪一家而言,都是一场只许胜不许败的战役,各有各好的的三家最终谁能在这场硝烟四起的O2O大战中获胜,又或者三家始终各霸一方,能够给出最终解答的,只有时间!

医院预约挂号

名医汇

挂号预约系统